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菜篮子工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1989年以来,全国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年均增长7%~13%,水果、蔬菜的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2000年时产量分别为6225万t和4.4亿t,这就为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货源基础。由于我国食品加工业尚不发达,鲜货易腐食品多以新鲜的自然状态进入流通领域,加上贮运能力不足、流通渠道不畅,每年贮运过程中的损失达20%~30%。其中水果蔬菜的腐坏率最为严重,水果的损失率约30%,蔬菜可达40%~50%甚至更高。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在果蔬的运送过程中损失总值就达750亿元人民币。
易腐货物运输的冷藏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的冷藏率可达80%~100%,我国铁路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率是国内各种运输方式中的居高者,也仅为35%~39%;公路运输的冷藏率约为15%;内河和航空运输则更低。由于易腐货物自身的易腐特性,运输、销售过程中常需专门的冷藏运输工具。冷藏运输中的技术性、专业性要求较强,设备运用维修管理较复杂。还存在生产季节性强、运量波动大、时效性强,运输成本较高等特点,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大,因此经营的风险和难度均比较大。
易腐货物运输关系国计民生。多年来铁路冷藏运输主要以社会效益为重,为丰富人们的日用食品市场、平抑物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以连年亏损为代价。要改变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运输局面,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铁路现行的粗放型运输组织管理方式是无法办到的。为此,需要一套系统、细致的专业化管理机制,灵活的运营组织及经营方式,以适应市场对运输条件、运输时间以及运量变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国外,冷藏运输业务大多是由专业冷藏运输公司来经营。我国铁路冷藏运输,亦应走专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改革现行的铁路冷藏运输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冷藏运输运作机制,已成为我国铁路冷藏运输发展的出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