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
[切换城市]
铁路货物运输的特点
2011-03-04    来源: 中铁物流网

      1.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将有力地刺激和促进全社会货物运输需求的增长,特别是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运输 市场中的产成品快速运输需求将大量增加,运输产品结构将逐步轻型化,货运需求明显地表现为服务层次的多元化和服务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投资倾斜,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合,将增大和加快区域间的物资交流,促进跨区域运输持续增长,运输量集中于主要区际通道,平均运距将继续延长。
       2.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国际贸易运输需求和过境、陆桥运输将有较大增长,需要加快发展与国际贸 易运输接轨的集装箱多式联运。随着运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 将成为促进运输业发展的动力。货运市场竞争的焦点,是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高附加值货物如医药、服装、机电、轻纺、食品等,不仅本身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单位价值量,而且通过运输易地,能实现较高的增值,运输业也由于对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这就使运力配置必然向高附加值货运倾斜,促进了运输结构的改善、运输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快运体系的建设。
       3.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资源开发和生产力布局所形成的 基本国情,使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将占65%以上,电力仍将以火电为主,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物资占货运总量的比重仍高达60%。因此,煤炭供应和运输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西部的基本格局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将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铁路将在大宗物资运输中发挥主力作用,煤炭运输仍将是铁路货运的重点。 
       4.在全社会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下,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资源配置优化和运输结构改善,我国每单位社会总产值所对应完成的货物运输量不断下降,从1990年的52.18万吨/亿元下降到1998年的16.21万吨/亿元,与此同时铁路在全社会货运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在随之下降,从1990年的15.1%下降到1998年的12.8%。这种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运输结构改善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铁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绝对量仍 保持增长的势头。铁路货运仍需不断发展。在继续发挥大宗物资运输的主力作用和 跨区中长距离运输优势的同时,应当努力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货运快速和重载作为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前者以开行快速货物列车、集装箱直达列车快速冷藏列车、快速行包邮政列车为标志,旨在谋求提高铁路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 市场的竞争力并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培植铁路经济效益的新的生长点;后者则以开行重载铁路单元列车和干线铁路5000t重载列车为主要标志,旨在继续保持铁路在大宗、散装货物运输的传统优势,不断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