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
[切换城市]
浅析中国肉品冷藏运输现状
2011-11-14    来源: 人民网

冷藏运输是指易腐品从采收、屠宰或捕捞开始至消费者消费前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处理流程,获得的对易腐品温度的无缝优化控制管理。每种易腐品都需要各自不同的冷链。

肉品由于其本身营养丰富,极易成为各种有害微生物(如大肠菌群、乳酸菌、热死环丝菌、肉毒杆菌、李斯特菌等)滋生的温床,这些有害细菌使肉品发生腐败,食用品质降低,甚至可能引发各种食源性疾病。许多研究表明,将肉品置于低温状态下保存,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保证肉品的质量和安全。肉品冷链就是指在低温条件下,对肉品进行屠宰、加工、包装、运输、仓储、销售等各种冷藏作业过程的总和。其核心是全程控制易腐品的适宜温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肉品的品质和安全,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肉品产销大国。数据表示,2009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并以每年3%的速度迅速增长。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肉类(含猪、牛、羊和禽肉)需求量将达到8306万吨[4,5]。2009年全年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业达3696家,其中,畜禽屠宰加工为2076家,肉制品加工为1620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加之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爆发,食品消费正逐渐有追求数量的温饱型向追求健康安全的小康型转变。调查表示,2002年我国低温肉品覆盖率仅为6.74%,发展到2007年覆盖率达到了9.47%,2008年,我国的肉品有730万吨是经过冷链运输销售的,其市场容量占肉类制品总产量的10.03%,并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到 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这项务实的规划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必将为中国冷链产业的发展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尽管目前中国市场对冷链肉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由于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我国冷链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然严重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2007年,美国和德国的冷链肉品的覆盖率高达95%,这些肉品经由冷链进入到食品超市、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商店和普通肉店等终端渠道。同年,欧盟和日本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90%和70%。相比之下,我国肉品冷链的覆盖率仅为10%左右[6,8]。

统计还指出,中国肉类冷链物流覆盖比例本来就不高,而产后损耗却极大;就冷链的规模上,我国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有专家估算,2008年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9]。日韩国家的冷链规模是我们的10~20倍,而欧美国家也是我们的5~10倍。美国目前的冷库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万吨以上,而我国的容量还没有达到1000万吨,但我国人口数量却已是美国的五倍 。